中医名家黄枢教授谈“中医药在强国中的作用”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在两会即将召开前夕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为大家请到一位中医药方面的专家来到人民网做客,这位专家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主任委员、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副主编、西安交大医学院神经科学中心微创医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黄枢教授。同时,黄枢教授也是有在海外多年行医和研究的经历,对各国的中医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人生经历今天可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同时会对我们国家中医生事业的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医疗问题做一个独特的分析。同时会对我们国家中医事业的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医疗问题做一个独特的分析。首先请教一下,因为我们国家最近一直在提出要快速的发展,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和复兴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积极的作用还是会阻碍这样的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黄枢]: 可以肯定是积极作用,但是要看中医药发展的环境。中医药的环境比较特殊,现在经济的发展和向西方学习引起了大环境的改变,就是说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环境发生改变,那么中医药的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在过分的“现代化”将会对中医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实际的认识中医药对人类的作用,并给予最好的发展环境,中医药将从文化上、经济上和社会上对中华民族的崛起产生巨大的影响。
[主持人]: 既然您认为是一个积极的作用,为什么前一段时间在国内,而且可能在建国之前也有这样的声音,反对中医的声音出现还有的专家提出要废除中医,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黄枢]: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事,因为在旧中国时期,国民党政府以余云岫为代表的国民党卫生部,曾经通过一个废止中医法案,当然遭到中医和全国人民的反对而失败。解放后,卫生部王斌等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着封建社会消灭而消灭,毛泽东主席撤了两位副部长职,并指出“祖国医学是伟大的宝库”,中医因此得到保护和发展。医学的发展,也取决于领袖的决断和社会的环境。在国外,日本麦克阿瑟统治时期曾经颁布法令禁止针灸,在日本的医学史上称之为“麦克阿瑟旋风”,可是今天的针灸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我认为发出这种声音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主持人]: 您如何看待在我们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舆论反响,当时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媒体来关注废除中医反对中医的声音,还有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和老百姓患者,一块来探讨这个问题?如果不值得一提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反响?
[黄枢]: 因为这个题目是一个敏感的题目,很多人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从它的思想上有一定的误区,在这个误区下,这种问题的提出形成了一个反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以,反响比较大。另外,还有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会造成一定的作用。这个反响大并不影响中医真实的作用。
[主持人]: 既然现在有很多的老百姓也可能赞同这样的说法,是不是说明我们的中医正在衰落,或者说很多宝贵的手法,宝贵的方剂失传了,让中医的疗效是不是比以前差了,有这种可能吗?
[黄枢]: 如果环境对它有约束的话,那么它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在老百姓对中医的认识中,从城市来看,在西医方面他们接触多,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他们仍然是以中医药为主,对中医非常的认可。所以城里的声音和乡村的声音不一定一致。
[主持人]: 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不一致?如果疗效真的非常好,难道城里的城市的居民就不去使用吗,无论是城市的居民还是农村的居民,只是想看好病而已,无论是什么方式,只要把病看好,就会信任它拥护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黄枢]: 这个问题要看认识了。中医看病有一些是从疗效上,在一些病上可能没有西医那么快和明显,但是从中医来讲,多数是从治本上来讲的。人们容易看到明显的,比如说《孙子兵法》上讲,“见日月,不为眼明,举秋毫,不为力大”,再加上宣传和从政府给的地位,也可以看出。比方说,中医的很多收费的问题,中医收费在北京针灸一次是四块钱。整个一个过程,扎七八针也是一次。
[主持人]: 这四块钱一次的标准是在什么级别的医院?
[黄枢]: 三级甲等医院,现在我还不确定,但是应该是这样。连成本都保证不了。而开刀换一个关节,或者是上一个固定的钢板,可以高达两三万,甚至五六万,在这样一些社会环境下,人们会走入这种误区。就像买衣衫,一件贵的衣服,和一件便宜的衣服,你可能就认为贵的衣服肯定比便宜的好。
[黄枢]: 所以这是一个环境问题。我有一个理论,叫钟表理论,有一次我和一位专家在探讨这些问题,他说,因为针灸和一些中医微创手术不用开刀只是一个小针眼来完成,疗效还是很好的。他们看了以后,后来说,我们开刀手术是看得见摸得着了,当时我一抬头看见墙上有一个挂钟,我就问他,你看这三根针哪根在走,他说都在走,我说你有特异功能吗,因为我只可以看秒针在走,而过一段时间才可能发现分针动了,动是因为不是看见它在走,是因为位置发生了变化了。再过一段时间才发现时针也发生变化,所以我说,秒针是一个层面,时针是一个层面,秒针是什么层面是最浅显的层面,能看得见摸得着是最浅显的,人们所能看见和意识到不一定最好的。他们往往能点起这个火,或者引起这个争论高潮,他们认识的往往只是在一种局限的一种最浅显层面的东西。